洪坑村位于天寶山腳下,遠遠眺望,身后是郁郁蔥蔥的高山密林,周邊是筆直平坦的漳州平原。村落這一抹紅色對于整個漳州平原而言,并不顯眼。如果不是有意前往或者無心闖入,你很難發現小巷之內竟有一方和諧、美麗、富足的小天地。
▲村后的天寶山,是漳州的天然屏障,也是洪坑村的天然屏障。
明洪武年間,開漳圣王陳元光女婿戴君胄的后裔戴從宣來了,并在此開基,繁衍生息,是鴻湖社始祖。明末清初,洪坑古民居開始興建,歷經雍正、乾隆兩朝,經過歷代先人不斷維護修繕,才得以保存至今并形成如此規模,這是先人之幸,后代子孫之幸。
▲鄉規民約石牌
▲大房
▲二房
▲三房
▲四房
▲七間房
▲古戲臺
▲圓應宮
▲深度宗祠
▲老人協會
▲幸福院
▲鴻湖樂居(圓樓)
漫步在洪坑村內,只見清一色的青石板路,清一色的條石砌基,清一色的青磚砌墻,以及清一色的紅瓦蓋頂,村道縱橫交錯,門戶相通,房房相連,這是它的獨有,是它的標簽,是它的魅力。
▲雨中漫步古村落,實屬愜意。
院落人情,參天古樹,鴻湖環繞,波浪形門檻,綠色琉璃瓶窗臺,燕尾脊,紅色磚花,被榕樹根須爬滿的高墻,隨處可見的磨盤,踩過的各種石構件也構成了洪坑村最奇特的景觀。
▲濃濃的閩南元素
我前后兩次到過洪坑,不是恰巧遇到雨天,就是突然晴轉多云,可雨再大,天再陰,也阻擋不了我們好奇的心,抵擋不住村民們熱情的心。在躲雨的屋檐下,招呼我們喝茶;在趕上喜事的時候,招呼我們吃飯,拉拉家常,聊點古厝故事都成了此行最美的見證。
▲每一座古厝都有一段戴氏家族故事。
洪坑一點也不坑,前面是一墻之隔的鬧市,后有天寶山作為屏障,屋外分布著沃野良田,交通便利,鬧中取靜,物資供應充足,這真是塊寶地。而寧靜安詳,人情味濃厚是給我的最好印象,這就是洪坑村,這就是洪坑人。
旅友回復
經過歷代先人不斷維護修繕,才得以保存至今并形成如此規模,這是先人之幸,后代子孫之幸
